今年,阿里董事局主席,连续两次回忆初见马云时的场景,第一次是在迪拜,他说马云有种让人相信他能改变世界的魅力炒股配资门户网站,尽管当时阿里只有18位员工,窝在一间出租屋里工作,但自己还是被深深吸引来,愿意辞掉70万美元年薪的工作,陪马云搏一把。
第二次是在前几天举办的“阿里日”上,蔡崇信又补充了一些细节,坦言自己原本并非“十八罗汉”之一,直到有个“罗汉”退出后,马云才说:“Joe,你来接替吧!”
身为阿里的二号人物蔡崇信一直给人低调务实、喜欢隐于幕后的印象,这段时间为何会频频打破沉默,聊起创业往事?
原因或许就藏在马云的这张照片里。
“阿里日”当天,马云带着高管团队,参观了在阿里总部1比1复制的创业出租屋,并站在“发展是硬道理”的标语下,兴致勃勃地听着讲解。
马云和蔡崇信的言行,其实都在向外传达同一个信息,那就是——认清自己的阿里,已做好重归创业状态的准备。
大约是两年前,阿里董事会中的很多人觉得阿里有点跑偏了,需要更换管理团队。当时,距离张勇变革阿里组织架构,不过几个月的时间,张勇将阿里拆分成了六大业务集团,六个CEO各管一摊,、盒马等也开始了分拆、募资、乃至上市等准备动作。
不久,马云现身阿里云园区,张勇请马云喝了杯咖啡,两人笑容满面,边走边聊,现场气氛非常轻松愉快。
可谁也没想到,这是张勇本人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脸。
马云走后炒股配资门户网站,张勇便接近“神隐”状态,蔡崇信和吴咏铭分别从张勇手中接过了董事局主席和CEO的职务。据说,马云原本打算让蔡崇信和张勇一样,一肩挑起两个职务,但后者坚持分权,认为这样可以责权分明,更有利于阿里的发展。
变革之风,由此吹起。
尽管阿里官方多次否认将取消张勇实施的改革,但阿里确实叫停了阿里云拆分、盒马募股等张勇留下的“遗产”。
去年,阿里更是开启了“瘦身计划”,甩卖了银泰百货、大润发等不赚钱的业务,又抛售了商汤科技、小鹏汽车、B 站、网易云音乐等公司股份,累计套现至少200亿元。
这些举动,在业内看来,无异于从张勇的“分封制”,重归“集权制”。
集权是为了推进变革,团结队伍向着新目标进发。蔡崇信表示,电商和“云AI”将成为阿里两大核心业务,未来3年,阿里将围绕AI业务投入3800亿预算,规模之大超过过去10年之和,也创下民企投资AI的最高纪录。
这些说明,阿里已All in了AI,加速从一家以零售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,转型为AI驱动的科技公司。
CEO吴泳铭也警告说,随着AI科技革命的到来,阿里人必须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,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,从中创造机遇,否则面临的只会是风险。
这也正是马云参观创业出租屋、蔡崇信回忆创业故事的深意所在 —— 阿里放弃拆分、募资、上市的短期利益,坚定地朝着转型发展、二次创业的长期目标前行。
那么,阿里有机会打赢AI时代的这场硬仗吗?
个人认为,阿里成功的机会很大。
首先,阿里All In AI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拥有通义、百炼、夸克、PAI等应用平台,及达摩院、研究院、云计算研究中心等基础研究机构,在内部构成了一套“产学研”的生态。高昂的研发投入,可以通过阿里雄厚的应用生态,实现快速变现或试错,反过来再推动AI研发不断朝着更贴近市场化的方向前进。
其次,阿里在AI领域的成果,也得到苹果和宝马两大跨国巨头的认可。苹果 AI 有望通过阿里大模型的支持在 iOS 18.6 系统中首次在中国大陆启用部分功能。宝马则将把阿里的通义大模型与智能座舱系统深度融合,打造智能个人助理,为中国市场提供新世代的智慧出行服务。
然而,阿里转型科技公司的征程并非坦途,外部竞争可谓白热化。腾讯、字节跳动、百度这些行业巨头,同样纷纷加大对AI的投资布局。
腾讯凭借强大的社交生态与技术实力,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领域持续深耕;字节跳动依靠创新的算法与内容平台优势,迅速拓展科技业务边界;百度则以深厚的 AI 技术积累,全力冲刺智能驾驶、大模型等前沿赛道。整个科技赛道挤满了实力强劲的竞争者,竞争趋于白热化。
而在这片激烈的战场之外,还有一些 “奇兵” 正悄然崛起,比如 DeepSeek。这类企业专注于科技创新,可能凭借独特的技术路径、创新模式,在不经意间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。毕竟,也曾发出感慨——真正能够击败巨头的公司,往往不会出现在巨头的视野之中。
作者:9527
证配所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